涼山州委書記連夜這樣回應“懸崖村莊”孩子爬藤梯上學照片
2016-05-25 ?來源:新京報 昨日,新京報以《懸崖上的村莊》為題,報道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(xiāng)阿土勒爾村,通向外界需要順著懸崖斷續(xù)攀爬17條藤梯一事,引起廣泛關注。昨晚,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林書成表示:先施工一條鋼筋結構梯道,解決群眾出行安全問題,接下來馬上組織論證徹底解決方案。
昨晚,昭覺縣委相關人員稱,當?shù)亟煌ú块T此前已有修路計劃,正初步實施中,并多次前往阿土勒爾村查看天梯安全情況?!跋雽⒌缆芬?guī)劃與旅游開發(fā)相結合,在修建過程中盡量維持當?shù)刈匀伙L貌”。
昭覺縣委書記子克拉革表示,懸崖村此前已納入縣重點工程規(guī)劃。他說,最近縣鄉(xiāng)干部和旅游扶貧幫扶單位正密集調研,也外聘了地質學家楊勇對旅游和道路規(guī)劃進行科學評估,力求在保護好當?shù)貙氋F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前提下,制定道路開辟和旅游開發(fā)規(guī)劃,帶動當?shù)孛撠殹?br>
他說,昨晚縣領導已經帶領工作組,攀爬天梯進入村子里開展工作。
據(jù)涼山州消息,目前該州已成立工作組,今日將帶領施工、設計單位,進入“懸崖村”,應急解決天梯的道路安全問題,消除一切安全隱患。
此外,鄉(xiāng)村干部和村民稱,未發(fā)生學生死亡事件,為保障學生安全,鄉(xiāng)里和學校都制定了護送方案,通常是村干部帶隊,和家長到山腳下,按預案帶領孩子上山。
建議未來不單純發(fā)展旅游
地質學家楊勇說,自2005年以來,他和團隊考察發(fā)現(xiàn),涼山深處仍隱藏著很多景觀,如大峽谷、大裂縫、山頂平臺等,有著廣袤的原始森林和多樣化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。
“阿土勒爾村的懸崖由石灰?guī)r、玄武巖、變質巖等構成,建設工程難度太大,一定程度上也會破壞自然景觀”。楊勇說。
此外,涼山州的扶貧空間大、任務重,精準扶貧落地是未來的發(fā)展重點。除昭覺縣外,比較貧困的幾個縣都有著高品質的資源,對旅游、康養(yǎng)度假產業(yè)有很大作用。
對于懸崖村莊的未來發(fā)展,楊勇建議,不單純是發(fā)展旅游產業(yè),還要帶動其他相關產業(yè),包括現(xiàn)代農業(yè)、特色農業(yè)、觀光農業(yè)和旅游產品等的發(fā)展,讓彝族群眾參與到旅游當中。此外,集體驗、探索、公益、觀光于一體,結合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推動彝族村寨新農村建設。
村民每周下山趕集一次
“懸崖村”從東到西長約一公里,寬數(shù)百米,東高西低,大概相差200米。
村莊通向外界,需要順著懸崖爬17條藤梯:有些幾乎垂直90度的藤梯里面嵌入鋼筋焊接的鋼梯,有些則是嵌入粗木樁。往下看就是懸崖,幾乎沒有任何遮擋。
村民陳古吉說,藤梯歷史悠久,隨著風吹雨淋日曬,加上上下攀爬,藤梯會不斷損壞,哪兒壞了,就修哪兒。
村莊分布著數(shù)百畝田地和72戶人家。房屋是土坯墻體,一部分屋頂是彩鋼瓦,一部分是就地取材的木頭屋頂。
村組長俄的長江家的情況相對較好。彩鋼瓦屋頂,約40平米的屋內,地面是不怎么平整的土地,一個老式的帶煙囪的鍋臺,兩張床之間有個土坑,用來燒水和天冷烤火用。唯一的家具就是靠著一面墻的窄柜子,上面放個20多英寸的廉價液晶電視,也“很少打開看”。
村民進出村子,平時就是山下藤梯,一般每周下山趕集一次。種植的花椒和核桃豐收時,他們就背到離山腳幾公里遠的莫紅小集鎮(zhèn)交易。
“一些收購商知道我們是懸崖村的,斷定我們不會再把東西背回山上,故意壓低價格?!贝迕駛冋f。
大件物品,村民是不會買的,因為無法上山。大多數(shù)趕集,是下山買些日用品,還有生產工具及肥料。
此外,村里養(yǎng)的牛、羊和豬,都沒有辦法運到山下交易,所以,都是自產自銷。
村民生病是個麻煩事,年紀大的基本上都靠村里有醫(yī)術的老人用土方解決。如果年輕人病重,尤其是女人,年輕力壯的男人就把她綁在身上,前后幾個人協(xié)助背下山進醫(yī)院治療。
孩子為何需下山上學?
山上面積太小,修建學校不太現(xiàn)實
阿土勒爾村有15個6至15歲的孩子在山腳下的勒爾小學上學,每次上下山,家長們都會輪流接送。
孩子們背著書包,里面塞滿了書和作業(yè)本,分量不輕。他們爬山動作嫻熟,在家長的保護下,行動非常有節(jié)奏,一旦有掉隊的,家長會控制隊伍速度。有孩子累了,家長就安排其在相對安全的地方休整。
“孩子們就讀的勒爾小學位于牛覺社,靠近公路,比山上的基礎條件要好,起碼能保證有水有電”。支爾莫鄉(xiāng)黨委書記阿皮幾體告訴記者,孩子們一個月放兩次假,需要家長下山接送。因為吃飯和住宿都在校園,每學期需交300元費用。
阿皮幾體稱,政府一直在努力,保證鄉(xiāng)里學生都有學上。雖然阿土勒爾村孩子們上學路辛苦些,但除一名生病孩子及一名殘障孩子外,都已入學。
昭覺縣委辦公室秘書吉克勁松表示,政府部門曾在山上建過學習點,但“山上面積太小,修建學校不現(xiàn)實,只能搬到山下”。
村民有無整體搬遷可能?
或失去生活來源,而城內生活成本高
吉克勁松介紹,若要對村莊進行整體搬遷,首先要說服老鄉(xiāng)們離開自己成長、生活的地方,多數(shù)人是舍不得的。
“搬出去可能要失去自己的土地、甚至失去生活來源,村民搬到就近城市,也只能選擇勞動型的苦力工作。”吉克勁松稱,如若在城內收入不高,則很難面對高額的生活成本,一次性幾萬元的安置費也無法完全保證他們今后的生活。因此,搬遷無法徹底解決問題。
阿皮幾體曾考慮過村子搬遷問題,但涼山可耕種土地本來就稀缺,安置的地方很難找,而且,“懸崖村”土地種植條件比較好,棄之可惜。
阿土勒爾村山上植被茂密,水土適宜,農作物產量高,村民能自給自足,且脫貧并不困難?!吧缴贤寥肋m合種植青花椒和核桃,產量高、品質好”。吉克勁松說,2007年左右,當?shù)卣肓撕芏噢k法,在附近的雷波縣和金陽縣引進優(yōu)質的臍橙和花椒苗子,在河谷、公路旁邊種植,產量可觀。
溫飽基本沒有問題,但交通嚴重限制了村莊的發(fā)展。盡管豐產,但農作物輸送不出去,全靠人工背下山。吉克勁松表示,同樣是青花椒,但懸崖村的村民賣不到好價錢。購買者知道他們不可能再背回山上,“就壓價,別人賣100元,可能只給他們三四十塊?!?br>
村里修路究竟難在哪兒?
地質結構復雜,打通需要五六千萬
吉克勁松稱,其他村莊能享受到的醫(yī)療、教育等公共服務,阿土勒爾村民無法享受?!耙郧奥凡煌梢?guī)避戰(zhàn)爭和危險,但現(xiàn)在限制了村莊發(fā)展?!?br>
修路難在哪里?吉克勁松介紹,懸崖村的道路規(guī)劃最早上溯至上世紀90年代末,但由于缺口資金無法保障,只能把規(guī)劃放到施工較好的地區(qū)。
此外,當?shù)氐刭|結構復雜,是導致收費高的一項原因。吉克勁松說,崖體結構為玄武巖等,在崖壁上面開鑿道路難度很大。同時懸崖比較垂直,如果通路,要將附近的依沃阿覺村及樹主村一起算進去開通,打通費用高達五六千萬元。
高額的公路籌建費,村民自己籌錢不太現(xiàn)實,當?shù)卣酂o法承擔。阿皮幾體表示,昭覺縣的收入幾乎都來自個體商店,然而縣里商戶并不算多,政府收入也不高。2004年、2007年都曾有過相關規(guī)劃,但是縣里能拿出來的修路款項也就20多萬元。
“目前大家迫切需要解決交通問題,其次是整體發(fā)展規(guī)劃,在旅游開發(fā)中尋找機遇,從長遠的保護性、試探性地開發(fā)?!奔藙潘煞Q。(本版采寫/新京報首席記者陳杰記者李相蓉陳媛媛)
請掃描攀西商界網(wǎng)二維碼或長按二維碼加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