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年影片在一二三区在观看,国产一级黄,亚洲你我色,久草新,亚洲不卡免费视频,www.一起操,国产精品欧美在线

首頁>>時政要聞>>四川脫貧攻堅先鋒:“無人村”的最后守

四川脫貧攻堅先鋒:“無人村”的最后守望者

發(fā)布時間:2017/5/2 17:06:14 瀏覽:415
[摘要]四川脫貧攻堅先鋒:“無人村”的最后守望者

  阿索拉毅(前)和村主任一起爬山回茶園村,查看柳杉林。 侯沖 攝

2015年8月至今,阿索拉毅獨自面對18平方公里的土地,守望著漫山遍野的柳杉林,也守望著全村人的脫貧夢——

4月的小涼山,雨水豐沛,草木瘋長。

4月25日13時,峨邊彝族自治縣楊河鄉(xiāng)茶園村第一書記阿索拉毅剛從山上下來。抹一把臉上的雨水,他坐在路邊,脫下沾滿泥巴的膠鞋,使勁一擰,襪子流出水來。

茶園村是小涼山深處的彝族村,海拔3000多米,由于交通不便,生存環(huán)境惡劣,全村30戶124人已全部自發(fā)遷出,成了典型的“無人村”。

人雖離去,但村的建制并未取消,村民戶口也還在茶園村。更重要的是,村民們的“錢袋子”——2150畝柳杉還在生長,得有人管著。

2015年8月,峨邊縣民宗局宗教股股長阿索拉毅被派駐茶園村扶貧。一直到現(xiàn)在,作為村里最后的守望者,他獨自面對這片18平方公里的土地,守護這片郁郁蔥蔥的山林。

  他的村:

村民已全部自發(fā)搬遷,散居到四里八鄉(xiāng),留下長草的院壩和蔥郁的柳杉林25日臨近中午,“爬”了一個半小時山路,我們終于進入茶園村。

荒草和灌木幾乎將路遮蓋完,阿索拉毅深一腳淺一腳走在最前面,用竹竿打掉擋路的蕁麻,為村主任克仁也布和記者開道。

沒有遇到一個人,甚至一條狗。偶有幾處稍平整的院壩也長滿野草,幾根坍塌的房梁斜插在泥土里,露出的半截裹滿苔蘚。除了淅瀝的雨滴聲和間或的布谷鳥鳴,只有寂靜。

茶園村最后一位村民9年前已自發(fā)搬離,但村的建制一直在。峨邊縣委副書記朱萬春表示,未并村撤村,是考慮到村民在外打工,更換戶口本麻煩,關鍵是村上那片“綠色銀行”,即將“豐收”。

這就是阿索拉毅接手的“轄區(qū)”。村民,已散居在楊河鄉(xiāng)周邊的毛坪、沙坪等三四個鄉(xiāng)鎮(zhèn),最遠一戶搬到了樂山沙灣區(qū)。

這樣的進村、巡山,駐村近兩年,阿索拉毅總共完成8次,大多只身前往。

“怕不怕?”記者問。“怎么不怕,后來習慣了。”阿索拉毅說,他不怕野獸,而是怕孤獨。進了村,幾個小時巡山都碰不到一個人,嘴巴閉得酸臭也沒人說句話。

這時候,他就唱歌,為壯膽,更為排解孤獨。累了,找塊石頭坐會,渴了,掬一抔山泉。

而挺拔蔥郁的柳杉長滿起伏的山巒。柳杉是茶園村村民的寶。2006年退耕還林時,村民種下這片柳杉林。如今,再過兩三年就可以砍伐,按當前市價,能值上3500萬元。

“滿山都是錢錢!”從克仁也布不太流利的普通話里,記者感受到了期待。

  他的路:

進村路難如攀巖,扶貧路更難,他像串珍珠一樣,把散落在外的村民串聯(lián)起來去茶園村的路,只能用“爬”來描述。一條沿山劈鑿的石縫,陡峭處兩石階間幾近垂直。

25日上午10點,天空飄著雨,阿索拉毅戴上勞保手套,一手握住石壁上的凸起,一手撐住竹竿,雙腳猛蹬,勉強越上臺階。這樣的“攀巖”模式,他進一次村要重復十幾次。

克仁也布還記得,以前村民娶媳婦,全靠他背上山去,“其他人沒力氣,也沒那個膽量。”

這條唯一通村的懸崖路上,四五個村民曾丟過性命。有次下山,阿索拉毅誤入一處懸崖,“當時魂都掉了,回家好幾天還做噩夢。”

入村路難,扶貧路更難。要找齊全村30戶村民并不容易,最遠的趕車都要兩三個小時。阿索拉毅就像串珍珠一樣,把散落在外的鄉(xiāng)親一戶戶串聯(lián)起來,把情況形成小冊子,隨身帶。

25日下午,剛下山的阿索拉毅顧不上喘口氣,步行一個半小時到村民李牛爾洛家,叮囑他趕緊把豬圈修好。去年,李牛爾洛住上新房,與另外兩戶一起脫貧。目前,茶園村里還有貧困戶7戶19人。

自發(fā)搬離后,茶園村不少貧困戶租房或暫借別人舊房住。阿索拉毅走訪看見,村民阿新取哈家靠僅有的三面墻支撐,有的“坐在家里抬頭能看星星”,有的“下場大雪或來陣風就能壓倒”?;貋砗螅拘牡盟恢X。

2016年8月起,阿索拉毅爭取到易地扶貧搬遷政策,又通過彝家新寨建設和危房改造,為村民建新房。沒車也不會騎摩托,他全靠雙腳奔波于多處建房工地,“最費襪子,三天就壞一雙。”

普通話不流利的李牛爾洛,指著自家整潔的廚房、裝有浴霸的衛(wèi)生間,“急”得連豎大拇指表示高興。“憋”了半天,李牛爾洛突然高聲說:“拉毅書記辛苦得很嘛,我們就幸福得很嘛!”在克仁也布眼里,“拉毅書記,達石荷幾荷(彝語:好小伙)!”

村民們更渴望教育??巳室膊甲钣懈杏|,因為不識字,有次外出給村里采購變壓器,只敢吃干糧,水都不敢喝,“不認字,也不認得廁所,怕搞錯了丟人。”

為方便娃娃上學,阿索拉毅給村民協(xié)調安排的新家,全部緊鄰公路。阿新取哈的小兒子因家貧小學讀完就輟學,阿索拉毅聞訊立即協(xié)調800元錢送過去;對村里唯一的大學生沙瑪金枝,他也爭取到各種支持資金24500元。

  他的家:

怕家人擔心,從不在家談工作,妻子看電視才知道他被表揚

一張娃娃臉的阿索拉毅一點不像年近40歲的大叔。但他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。

阿索拉毅一兩周才回趟城里的家。為溝通方便,他索性住到位于毛坪鎮(zhèn)的克仁也布家。6平方米的小房間,一張床,一張桌,還有厚厚的茶園村精準扶貧資料,此外別無他物。

妻子洛子支曲對丈夫的工作充分理解。理解,很大程度上來自阿索拉毅的“隱瞞”。

為了不讓妻子擔心,尤其是自己要爬那段懸崖路,阿索拉毅回家從不談工作。4月22日,他作為全省“第一書記”優(yōu)秀代表到成都參加全省脫貧攻堅總結推進會。妻子看了電視后才知道丈夫被表揚了。

對孩子,阿索拉毅滿是愧疚,“老大的班主任是誰,我至今也不知道。”他的大兒子3歲起就患有皮肌炎,不能下蹲。“以前沒法在學校上廁所,都是回家,靠大人幫忙。”他說,這兩年他實在沒空幫娃娃,兒子對自己已不那么親近。

大兒子每月藥費要600多元,小兒子才3歲,妻子為照顧娃娃,沒出去工作,一家人全靠阿索拉毅的工資過活。說到這些,這個彝族漢子強忍淚花,岔開話題。

但阿索拉毅從不跟組織主動提家里的困難。峨邊縣委組織部多次找他,希望提供幫助,也被婉拒。當他得到可自由支取的5000元第一書記經費后,立即換成油米面,送到貧困戶手上。

今年7月,阿索拉毅的駐村工作就將結束。但考慮到單位缺人手,他申請再干兩年。茶園村計劃2019年退出,他說要陪著大伙一起摘窮帽。

  他的夢:

往村里修條路,把木材運下山換錢,讓荒山變成“金山”

在山上,記者注意到,阿索拉毅不停用竹竿敲著一棵樹的根部,樹皮已被削去,露出樹干。“這是當初為了修路勘測時留下的記號。”他語調提高一倍。

有路,那片柳杉就是“金山銀山”。沒路,就只能算荒山。

下山途中,阿索拉毅一會兒指著核桃樹嘆氣,“沒人采核桃了,采了也賣不出去”;一會兒對著養(yǎng)蜂人留下的蜂巢拍照,“路通了,野蜂蜜也能拿出去換錢。”

“要是能修條路,我們給你打頭牛!”阿索拉毅剛到村時,渴盼修路的村民這樣許諾。

村民的執(zhí)著更堅定了阿索拉毅要修路的決心。

為了路,阿索拉毅那陣子三天兩頭往縣交通運輸局跑,守在辦公室,等著測量員得空跟他下村。一次勘測中,有臺設備需要下山取電池,克仁也布二話不說奔下山去,原本40分鐘的下山路,他半小時竟打了個來回,“生怕晚了,耽誤大事。”

但據(jù)測算,茶園村8.1公里的上山公路,造價要192萬元。這不是個小數(shù)目,也是勘測后卻遲遲未動工的原因。

沒有路,阿索拉毅還是成了“無人村”的守村人。他還有更遠的打算:路通后,在荒山上成規(guī)模種上核桃或竹筍,繼續(xù)生錢。

目前,茶園村與相鄰的仲子村已成立聯(lián)合黨支部,也許不久,茶園村就會被撤并。但在這一天真正到來前,阿索拉毅仍會守望著漫山遍野的大樹森林,也守望著茶園村的脫貧夢。(侯沖 記者 李淼 梁現(xiàn)瑞)

來源:四川日報

編輯: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

新聞爆料:0812-5199888
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