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報觀察記者 林凌

暴雨,引發(fā)山洪裹挾著樹木和泥石,咆哮而下,打破了高原的寧靜。

8月19日晚至20日晨,阿壩州汶川、理縣、茂縣、松潘等地連續(xù)強降雨,引發(fā)山洪泥石流災害。截至8月23日,已造成26個鄉(xiāng)鎮(zhèn)13萬余名群眾受災。

交通中斷、房屋損毀、游客被困……當災難降臨,全省各級黨組織把搶險救援工作與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緊密結合,組織引導黨員干部同群眾站在一起、干在一起,筑起一道道堅強堡壘。

快速反應,在搶險救援中自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

暴雨如注、多地告急,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。

災情如令、責任如山。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視,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重要精神,第一時間對搶險救災工作作出安排部署。省委書記彭清華要求及時搜救失聯(lián)×失戀人員,救治傷員,迅速果斷轉移受威脅群眾,嚴防泥石流和次生災害造成新的人員傷亡;抓緊核實災情,盡快掌握通訊中斷鄉(xiāng)鎮(zhèn)、村組受災情況,不漏一戶、不漏一人;科學開展搶險救援,搶通保通交通、電力、通信、供水等基礎設施,全力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。省委副書記、省長尹力赴汶川縣指導防汛救災工作。省有關領導率應急、水利、自然資源、交通運輸、通信、電力等部門負責同志趕赴災害現場靠前指導搶險救援工作。

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。災情發(fā)生后,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,阿壩州委、州政府把抗洪搶險救災作為壓倒一切的頭等大事,成立專項指揮部,有力有序有效抓緊推進搶險救災工作。

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救援行動、一個個蹚水救人的英勇身影、一雙雙傳遞愛心的溫暖大手……災難面前,摧不垮的“生命堤壩”堅實鑄就。

履職擔當,在搶險救援中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

汶川縣耿達鎮(zhèn)龍?zhí)端娬編靺^(qū)窯子溝成為“孤島”,96名游客和村民被困——災情傳來,省應急管理廳第一時間調動省消防救援總隊、省通信管理局,派出9艘救援舟(艇)、29臺救援(通訊)車輛及115名救援和技術人員趕往耿達。

把初心書寫在工作崗位上,把使命融入到具體行動中。有關部門單位結合各自職能職責,組織黨員干部到搶險救援最前沿——

成都市第一時間組織公安、消防、醫(yī)療等精干力量馳援救災;省發(fā)展改革委組織電力救災工作組趕赴災區(qū)搶修受損線路,積極爭取中央應急搶險救災資金補助;省公安廳投入救援警力1300余人,發(fā)布受災地區(qū)交通信息,疏導災區(qū)人員車輛;省財政廳開通救災資金撥付“快速通道”,緊急調度1000萬元應急救援資金……

8月22日,裝有生活起居物資及廚衛(wèi)用品的200套賑濟家庭箱抵達汶川縣三江鎮(zhèn)。災情發(fā)生后,省紅十字會緊急調運帳篷、棉被、衣服等救災物資,幫助受災群眾渡過難關。

22日10時,經過42小時晝夜不間斷的施工搶險,都汶高速最后一個災害點——登溪溝災害點搶通,都汶高速公路臨時應急搶險通道貫通。

為保障災區(qū)人民生命線暢通,省交投集團以最快速度開設應急搶險專用通道,組織“黨員先鋒隊”搶修受損道路。

接續(xù)奮戰(zhàn),把搶險救援作為檢驗初心使命的主戰(zhàn)場

“別怕,拉住我!”8月20日,汶川縣水磨鎮(zhèn)老街商戶樓內被困的60余名群眾通過當地干警用雙手連接起的生命通道,全部安全轉移。

災情發(fā)生后,汶川、理縣、茂縣、松潘等地的600余個基層黨組織和8000余名共產黨員、基層干部就地開展搶險救災,帶領廣大群眾爭分奪秒開展人員搜救、轉移安置等工作。

黨旗飄飄、黨徽熠熠,20個臨時黨支部在救災一線組建,81支黨員志愿服務隊深入災區(qū)搶險救援。一些受災群眾說:“看到他們,我們便會心安。”

在汶川,縣人武部黨員突擊隊用安全牽引繩拉起“生命線”,從洶涌洪水中救起克枯鄉(xiāng)下莊村4名被困群眾;綿虒鎮(zhèn)黨委政府派出4批黨員突擊隊,歷經5個小時冒險翻越馬嶺山,挺進受災村組。在理縣,通化鄉(xiāng)龍膽溝突發(fā)山洪泥石流,鄉(xiāng)黨委連夜轉移群眾117戶近500人,打贏“零傷亡”攻堅戰(zhàn)。

“路通到哪里,水退到哪里,電就送到哪里。”8月23日凌晨,通過工程人員晝夜搶修,汶川三江鎮(zhèn)電網恢復主網供電。至此,阿壩州全部受災鄉(xiāng)鎮(zhèn)實現主網供電。

患難與共真情暖人。災情發(fā)生后,國道213線、317線沿線30余個鄉(xiāng)鎮(zhèn)黨委,組織黨員群眾為轉移的受災群眾和游客免費提供食宿,汶川12個“我愛我家”志愿者服務隊為安置點受災群眾免費送去食物。

“讓受災群眾有組織、有依靠。”在鮮紅的黨旗下,廣大黨員干部用行動書寫著初心不改的動人篇章。

編輯:攀西商界網新聞資訊中心